分类:影视资讯//305 阅读
时隔两年,《我的天才女友》终于归来。
前两季豆瓣9.5,第三季豆瓣9.4,火爆全球,当之无愧的顶级神剧。
但,最新一季,也是最后一季,开播后,却只拿到了豆瓣8.5的评分。
一些三星两星,甚至是一星,开始出现:
“女主选角太失败了”“质量全方位下跌”“女主秒变恋爱脑”......
神剧之名,似乎已经摇摇欲坠。
另一边,也有不少观众继续五星,高调支持最终季。
评论区里,两方观众唇枪舌战,充满了火药味。
到底是狗尾续貂,还是锦上添花?闲言少叙,一起来聊聊——
2024.9.9 美国
鉴于有些小伙伴可能还不太熟悉这部剧,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它的前史。
本剧改编自意大利作家艾琳娜·费兰特(笔名)的同名小说。
小说一共四部:《我的天才女友》《新名字的故事》《离开的,留下的》《失踪的孩子》。
剧集也一共四部,只不过为求简洁,用的都是第一部的名字。
自出版至今,原著小说已被陆陆续续翻译成40多种语言,全球销量超过千万册。
前不久,《纽约时报》评选“21世纪100部最佳图书”,名列榜首的,便是《我的天才女友》。
小说故事横跨半个多世纪。
里面涉及到的人物和情节更是盘根错节,千头万绪。
但 ,让无数人为之而感动的,这个故事的核心基础,无非就是八个字——
一座旧城,两个女人。
旧城,说的是位于那不勒斯的一个落后的老城区。
这里的楼房破败凋敝,这里的道路灰尘漫天,这里的人们无知且粗鄙。
这里的生活,永远是喧嚣嘈杂的,充满着暴力与混乱。
城区里的黑手党恶霸,能堂而皇之地把挑战他们权威的人,当街殴打。
人们敢怒,不敢言,因为这已经是那里的常态。
至于女人们的境况,就更惨了。
不读书是惯例,服从丈夫是真理。
她们成为妻子,成为母亲,就是没有成为过她们自己。
男人女人,全都没想着改变,因为知识与习惯,限制了想象与勇气。
但,咱们的女主,莱农,是个异类。
她是班里的尖子生,性格乖巧温顺,是人们印象中的标准好学生。
但别人不知道的是,生性敏感的她,很早便意识到了自己对于老城区的反感。
她不想同父母一样,继续生活在这种没完没了的贫穷与混乱中。
她想逃,但她并不具备反抗周围环境的勇气与力量。
好在是,她遇见了莉拉。
莉拉几乎就是莱农的对立面,是人们印象中的标准坏学生。
瘦弱矮小,皮肤黝黑,衣服破破烂烂,总是沾满灰尘。
性格也是桀骜不驯,谁的话都不肯听。
莱农原本也同大家一样,只当莉拉是一个混不吝的淘气鬼。
但,老师却在某天突然发现,并让莉拉当堂展示了她异于常人的聪明才智。
在大家都还只能认字母的时候,莉拉已经通过自学,学会了读书写字。
莱农惊呆了,她开始主动观察和靠近这个超过她的女孩,并渐渐被她吸引。
这份吸引,从成绩,慢慢变成了人格魅力。
莉拉敢和男孩子对扔石头,敢直面城区里所有人都不敢靠近的恶霸。
莱农觉着,就这么跟着莉拉,自己便也仿佛拥有了反抗一切,逃离故乡的勇气。
就这样,两人渐渐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。
她们一起买下《小妇人》,憧憬着和书的作者一样,靠知识改变命运。
只可惜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
在老师的不断劝说下,最终只有莱农的父母做了让步,让她继续上学。
而莉拉?父亲听说后,直接把她扔出了窗外,摔成了骨折。
她的求学之路,就这么止步在了小学。
两人源起一处,最终却走上了不同的抗争之路。
莱农按部就班地读着书,一路从小学读到大学,嫁入上流社会,生活在了大城市,通过更加世故圆滑的方式,想要完成她的逃离。
而逃离不成的莉拉,则通过不断反抗的方式,试图改变这个冥顽不灵的老城区。
两人相互激励着对方,却又暗自较劲。
四季剧集的故事,主要讲的,便是两人贯穿一生的复杂友情。
她们互相怨恨着,想念着,扶持着,完成了殊途同归的自我抗争之旅。
第三季中。
莱农在平庸沉闷的婚姻中倍感煎熬。
此时,她遇见了从小便暗恋着的初恋尼诺。
深藏了二十多年的感情被彻底引爆,两人迅速堕入爱河。
剧集结尾,尼诺希望莱农跟丈夫摊牌,随他去法国参加研讨会。
没有过多纠结,莱农选择放弃自己的婚姻,与他一起乘上了去法国的飞机。
第四季并没有紧接着第三季的结尾。
而且,整体观感明显不同于前几季。
一方面,这一季的故事将要讲述步入中年和老年的两位女主。
这也是为什么剧集需要换人来演。
另一方面,这一季的莱农,开始变得更加让人“讨厌”了。
不仅仅是因为她婚内出轨。
更是因为她常常会在女儿、事业、爱情之中,选择爱情。
比如,前一秒还信誓旦旦,说马上就回去陪女儿过圣诞节。
可当尼诺央求她过去作陪,她又能转头就忘掉承诺,毅然奔向情人怀抱。
又比如,上一场戏,莱农还在哄着孩子入睡,心情复杂。
下一场戏,她便屁颠屁颠跑去找尼诺,两人在房间里快乐地裸奔。
就好像莱农的所谓纠结都是假的,和情人狠狠享受鱼水之欢才是重中之重。
她甚至直接念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:我爱他胜过爱我的两个女儿。
所以,很多观众都在看完前两集后觉得,莱农好像被拍成了一个“恋爱脑”。
其实,莱农“恋爱脑”,这个整体方向是符合原著的。
因为尼诺对莱农来说,从小时候开始,便是一种成功逃离老城区的象征。
他们全家人都有一种知识分子的文雅,迥异于其他人,后来他们也搬离了老城区。
对莱农来说,尼诺是那个除了莉拉之外,最长久也是最重要的指路明灯。
而在抛下一切和尼诺在一起后,他也成了莱农能够紧紧抓住的,证明自身存在价值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。
这大概也是打五星的热评能得到那么多赞的原因。
评论称:判断一部改编剧的标准应该是看符不符合原著,而不是看它和前面的剧集贴不贴。
关于这一评论,我却不太同意。
你既然改编成了剧,那当然就应该以剧为主体来讨论。
原著的作用,应该是拿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,而不是拿来解释剧。
你拍得好了,观众感兴趣了,自然会自己去找原著来进一步了解。
试问,咱们小时候看《西游记》之前,有多少人读过原著呢?
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了无数人的童年回忆。
拿这点来攻击没看过原著的观众,大可不必。
此外,即便原著写的也是莱农恋爱脑,剧集的呈现,还是太差了。
首先,小说不存在换人的问题,角色在读者脑海里,自始至终都是统一的。
而剧集,经过整整三季的角色塑造,观众已经对莱农和尼诺之间的感情非常了解。
突然换人,当然难以避免在观感上的割裂。
只是说,新老角色在形象气质上的差异大小,会让这种割裂感存在轻重之别。
比如,中年莉拉的选角,形象气质,看上去就要比莱农容易接受得多。
演员的声音,甚至听上去和年轻时的莉拉几乎一模一样。
但,莱农角色的替换,显然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。
更让人崩溃的,是中年尼诺的选角。
前三季中风流倜傥,帅气逼人的尼诺消失了。
取而代之的,是一个虽说看上去不算丑,但和年轻尼诺比起来,形象气质上还是差了太多的中年男人。
直接观感上,你很难相信这是能让众多女人心甘情愿被骗的海王。
你也很难代入到前三季里,莱农与尼诺剪不断,理还乱的感情。
其次,剧集删改了小说的情节,极大程度压缩了莱农的内心纠结过程。
莱农演员的表演或许是对的,但过少的铺垫,让莱农这个角色显得有些莫名其妙。
举个例子,小说中,第四本的故事是紧接在第三本之后的。
莱农随尼诺跑到法国后,度过了几天没羞没臊的性福生活。
因为在法国见到了一对经历与他们相似的带娃伴侣,才把莱农拉回了自己还有两个女儿等着她回家的现实。
眼见着研讨会即将结束,莱农内心恐惧无比,不愿意回家。
因为回去,意味着需要面对丈夫一家的责怪,女儿的诘问。
与其面对一团乱麻的痛苦现实,她更愿意一头扎进甜蜜的爱情幻梦中。
作者对于莱农内心挣扎的描绘,层次分明,细腻而具体。
她没有要为莱农辩解什么,只是如实呈现她的复杂心境。
但,剧集一上来便是莱农在给丈夫打电话。
丈夫埋怨她:这已经是你第二次去法国了。
结合上演员的更换,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时间上的错觉——
这是已经过了很久了吗?
莱农心情最复杂的一段时间,被剧集给略过了。
莱农在那一段时间里的的疑惑,痛苦,纠结,妥协......
原著写了整整20章,从刚刚离开到几年之后,反反复复,逐层递进。
结果第四季上来,一集就拍完了,多轮纠结,变成了一轮纠结,处理得毫无层次。
相比于小说,剧集突然多了这么多骂的人,也实属正常。
这并不是什么恋爱脑不恋爱脑的问题,而是导演水平的问题。
这个问题,也并不仅仅体现在叙事节奏上,还体现在了影片的视听语言上。
对话全是正反打,表现角色心理情绪的时候,就只会把镜头怼上去拍特写。
至少在前三集中,再也没能看到前三季中那种基于原著而原创的惊艳镜头。
比如,新婚之夜,成功骗过妻子的丈夫原形毕露,站在玻璃后,面目可憎。
比如,莉拉和尼诺相爱期间,莱农梦见两人对自己仿佛临渊而立的压迫俯视。
这些把影像独特魅力发挥到极致的画面,没有了。
至于整体影像审美上的差别?
我放两张图,你应该就懂了——
上面,是前三季中莉拉和莱农众多壁纸级同框剧照之一。
下面,是与上面这张表达类似的喜悦情绪的两人同框照。
一个能看得人跟着两位女主笑。
一个只会看得让人怀疑,这导演是不是不太懂打光。
无论是叙事节奏还是镜头调度,第四季差了都不止一点半点。
总而言之,作为HBO的王牌剧。
第四季的开播表现,实在是让人有些失望。
好在是,第三集开始,故事也终于进入了正题。
莱农终于带着女儿回到故乡,和她真正的CP莉拉,建立了联系。
后面的故事,也将更多地着重于讲述两位女主之间令人熟悉的相爱相杀。
只希望导演不要再改东改西,老老实实照着原著来。
视听语言差点也就罢了,咱也不奢求更多了。
毕竟,能留给HBO烂尾的剧,真的不多了。
用户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