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影视资讯//1004 阅读
纪录电影《里斯本丸沉没》在豆瓣开分9.2的高分,是迄今为止今年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电影。然而该片上映9天的总票房却仅700多万,口碑与票房严重倒挂。
这一现象经常发生在纪录电影身上,这背后有何原因?又该怎样破局呢?
2014年,制片人方励偶然听说在二战时期,浙江东极岛渔民救助“里斯本丸号”300多位英军战俘的事迹。作为一位电影人,方励决心为更多人揭开这段历史。
他说:“我这一辈子干了无数的事,这一件事是我干过最重要的一件事,就是因为它涉及了2000多个家庭,我之前做电影都是编剧本,都是虚构,这次全是真人真事。”
在影评人战台烽看来,方励非常有幸采访到两名当年的幸存者,也采访到东极岛参与救援的林阿根老人,非常遗憾的是在影片上映的时候,这三位当年的亲历者和受访者都已经不在人世了,“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抢救出来的一部影片”。
8年之后,费时、费钱、费心打造的《里斯本丸沉没》终于完成制作,不过在上映前,方励就预感到票房会不尽如人意。
“当时我在头三年都不记账,5张信用卡全部都刷爆,因为跑多少个国家,都需要预付款,租车也好,酒店也好,也没有发票,也报不了税,我管他的,这个电影本来就不是为了赚钱的,就是花钱买历史,花钱把这个历史拯救下来。
我不会为了商业来做电影,不会为了赚钱来做电影,而是为了触动来做电影。这件事恰恰把我触动太深了,抓住这个历史,这就超过了冲动,这成了使命。”方励说。
上映后,《里斯本丸沉没》票房未达预期,但看过的观众都纷纷给予了高度评价,在豆瓣也收获了9.2分,其中四星及以上的比重近95%。
针对该片票房与口碑严重倒挂的现象,战台烽分析,“本来纪录片的受众人群就比较少。《里斯本丸沉没》不是特别商业化的片名,虽然说“沉没”这两个字会让我们有一些很好的联想,但是‘里斯本丸’这个船,在国民中的知名度相对来讲是较低一些的。在后暑期档时期,纪录片的排片和上座率也会相应被其他一些影片挤压。
由于《里斯本丸沉没》对中国观众的普及效应和普及价值,将来管虎导演的《东极岛》上映的时候,可能就会多一些群众的知晓基础。”
回顾往年叫好又叫座的纪录电影,去年的《泰勒·斯威夫特:时代巡回演唱会》收获了1.1亿元,最成功的则要数2017年聚焦“慰安妇”的《二十二》,斩获1.7亿元票房。
战台烽认为,《二十二》和《里斯本丸沉没》有一些很相像的地方,用幸存者来讲述当年的故事,影片激起了民众的情绪价值,所以票房很高。
除去《二十二》等较为成功的案例,大部分纪录电影在收获高口碑的同时,都面临着低票房的困境,如《再会长江》《坂本龙一:杰作》《1950他们正年轻》等。
对此,战台烽提出了“多条腿走路”的建议:“不同于很多商业大片,基本上就是牢牢看中一个月的票房收益,对纪录电影而言,可以把时间线拉得更长,甚至是以年为单位,在影片上映后,要谋求影片口碑的长尾效应。
虽然是纪录电影,但是它的归宿不一定仅仅是电影院,下线之后,可能还要做网络分销,同时也可以做一些相关周边,做一些书籍,比如可以走进校园,走进社区,走进每个城市的科技馆、自然博物馆,做一些专题的活动。这样能延长一个纪录电影的艺术生命。”
用户评论